2012年3月6日 星期二

醫學做不到的事(上)

作者:胡永信 (Yong-Sin Hu)
刊載當代醫學》, 2011年10月號 第38卷 第10期 787頁(Medicine Today, Vol.38, No.10, P.787)



        時光飛梭,從我披上白袍,自稱為見習醫師以來,經過了三個月外科、三個月婦、兒、放射科和三個月內科的臨床歷練,現在即將踏入實習的階段。回首過去九個月和病人接觸的經驗,我的收穫不只是知識的累積,更多的是生命的體驗。我想透過這篇文章,分享自己初入臨床見習以來,獲得的感想。



        孔子曰:「未知生,焉知死?」,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,如果不是宗教信仰,很少有人真正能夠談論死後是怎麼一回事,但是我們能做到的,是努力掌握此時此刻的生命。醫院,是一個充滿人類生老病死的地方;醫生,是一群嘗試掌握生命的人;醫學,則是人類對生命累積的知識,但它又被稱為最稚齡的科學,因為縱使科技再進步,仍然不能讓人類免於死亡。




        醫生雖然不是算命師,不能斷言一個人的生死,但是透過醫學,讓這群人能夠了解生命、並且更進一步幫助同類。我披上白色短袍(1),立志有朝一日成為這群人,希望在醫院看遍生老病死,以了解生命是怎麼一回事。對醫師而言,醫學知識,看似是最重要的事,但是陪伴病人的生命,對我而言,有些醫學知識以外的事,卻是最深刻與最難忘的事。

   

家人的包容,卻喚不回他的生命



        黃先生多年的愛滋病,因為肺囊蟲肺炎發病,最後還是讓家人知道這個秘密。後來他的姊姊告訴我,弟弟的秘密,她一點都不感到驚訝,從小看著長大的弟弟,是這麼的乖巧,就算弟弟是同性戀者,她也不覺得他做了甚麼為非作歹之事。因為即使醫學無法完全解釋人的性向,她也相信在上天創造的人當中,有些人自然就是如此,而弟弟也永遠都是家人的愛。這段話讓我想起一場在高雄市舉辦的同志遊行活動中,上台致詞的媽媽大聲呼喊:「孩子們,你們要堅強!」,這位母親的兒子因為愛滋病離開人世,因此她向同志的家長和家人們發聲,不要苛責自己的兒女,要用愛來包容這事實,因為他們一旦離開,就再也不會回來了!    


        然而,黃先生雖然開始接受抗病毒藥物的雞尾酒療法,仍然無法脫離呼吸器,最後因為併發敗血症而死亡。在他的外甥為我捎來的信中,傳達這沉重的消息。不過他們相信,死亡或許是讓他脫離受病魔摧殘的身軀,在另一個世界更自在與快樂地活著。   



你還年輕



        三十三歲未婚的李小姐,乳癌併發骨轉移,接受緩和性(2)化學治療,因為在家喘不過氣來,由媽媽陪同來住院,後來發現是惡性肋膜積水。李小姐告訴我,她不想要再接受化學治療了,在世界上多活一天對她來說都是痛苦,但她的媽媽卻相信只要多活一天,就會有奇蹟發生。自癌症轉移發病以來,她的母親從彰化家鄉北上,和女兒相依而居,陪著她接受化療,為她求神拜佛與遍尋偏方,相信女兒有痊癒的機會。李小姐自從病發就辭職,化療期間不再和朋友往來、就連親戚也絲毫不知她的病情,只因為她覺得自己的事情讓別人知道也幫不上忙、更怕會造成他們的困擾。而我自以為如果有朋友親戚的交往,對她的心情有所幫助,就和她分享自己對朋友的看法:「朋友在世界上或許如萍水相逢,也正因如此的碰撞,可以豐富或改變彼此的生命,就算在人生低潮,也能夠互相鼓舞。」沒想到聽完這段話,李小姐對我說:「你還年輕!」、還反問我說:「你對死亡的看法是甚麼?」,讓一時之間我不知道該說甚麼,此時我才發覺,原來「死亡」是這麼難回答的問題。



        其實李小姐心情並沒有我想像中低落,她反而認為自己已經活夠了。每天去病房看她的時候,向我微笑打招呼,告訴我哪裡疼痛,讓我想辦法來解決她的不舒服。我也努力地跟她的母親溝通,最後讓她如願地停止化學治療和簽立不施行心肺復甦術的意願書。在醫學上我幫不了她多少忙,只能做一些減輕她不適和幫助她傳達意願的事,在會診緩和醫療團隊後,她就出院了。向她道別後,在我的心中留下一絲落寞之情,一個月後,我才得知她之後又住院,並且在病房離開人世的消息。我真是後悔自己當初沒有在她出院後,跟她繼續連絡,而至今我仍不明白那句:「你還年輕!」的意涵,只能任它在我的耳邊迴響。(待續......)




1:一般而言,主治醫師穿著的醫師服是及膝長袍,而見習、實習與住院醫師
        則是穿著白色短袍。
(為顧全病人隱私權,文中人物與故事情節皆經修飾,如有雷同,實屬巧合。)


《醫學做不到的事(下)》







1 則留言:

  1. 人的一生中,周遭的一切總是來來去去的;

    倘若當下你有想怎麼做的想法,想清楚,就去做。

    然後 沒有後悔地祝福每件事的發生到最後吧! :)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