刊載《路加雜誌》2014年12月號╱第310期
自醫學生踏入醫院見實習,我從埋首書堆的生活,轉而接觸形形色色的病人。醫生這個身分帶給我的特權,讓我可以觸摸病人的肌膚與傾聽私密的內心話。雖然我只是待在醫院一處,卻好像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,能夠見證人的生老病死、聆聽社會角落的心聲。
圖片提供/123RF
一位在安寧病房照顧垂死病患的澳洲護士,發現臨終病患有五件憾事,分別是:「後悔自己未勇於追求夢想、花太多時間工作、沒有勇氣表達內心情感、沒有和老朋友與家人保持連絡,以及沒有快樂一點。」
我也在實習的日子中,用心記下每一段與病人相處的故事,最後將它們結合信仰,彙整出一些生命的省思。
人生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:學習、工作與退休,而我們這輩子的生活,似乎是為了達到某些目標,並且不斷地追尋某些事物。究竟這些事物是否就是所謂的「幸福」呢?
金錢與友情
二十六歲的小芬在提款機前大聲自語,被人發現通知警察前來處理,最後被送到身心科急診。她的父親在生意失敗後拋下她與母親二人相依為命。她二十二歲開始從事直銷之後,變得多話激昂,每天只睡二小時,並且妄稱是藍鑽級經理人、月入百萬,事實上她卻因為刷卡囤貨負債累累,並且時常跟客戶發生衝突。要好的同事發覺不對勁,將她送到身心科就診,協助紀錄病史後就此失聯。年紀輕輕的小芬因為躁症,毀了曾經擁有的朋友和工作,加上支離破碎的家庭,不僅讓她夢想沉淪,靈魂更陷入黑暗之中。此後她必須定期服用藥物,才能過著「正常人」的生活。
美貌
一位穿戴帽子、墨鏡、口罩和大衣的中年女性,來到皮膚科門診治療室。她將衣物脫下,露出雙手和臉上火吻的傷疤。皮下注射類固醇可以讓疤痕軟化消腫,但是效果有限,因此她必須定期來醫院治療。她對治療的每個細節都吹毛求疵,例如:最細的針頭、類固醇劑量一點都不能少,還有要注射到皮膚呈現白色鼓起,才能滿意。容貌在人際互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,在大眾印象是光鮮亮麗的醫美診所中,醫護人員其實更要面對病人壓抑在內心的負面情緒。
苦難
安寧病房是病人和難纏病魔惡鬥後,卻沒有希望痊癒,最後決定與之共處的安頓之處。Lisa是一位乳癌復發、接受緩和治療的年輕女性。她在化療和疾病的折磨中,放下驕傲的心態,以寬恕之心對待自己和別人;她不僅勇於實踐夢想,更願意和我分享自己的生命歷程。
人生遭遇到苦難,有人因此沉淪,有人卻找到深刻的意義。馬太福音記載有八種人有福了,就是虛心、哀慟、溫柔、飢渴慕義、憐恤、清心、使人和睦,和為義受逼迫的人;這些特質完全不是金錢、友情或美貌這些世俗的追求。這些看似矛盾的表象,隱含了不少上帝希望我們去經歷、體驗的道理。希望在漫長的人生路上,有上帝的指引,讓我們通往幸福的方向。
延伸閱讀: 《生與死,病人教我的那些事》
《安寧病房實習手記》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